腎為先天之本”腎氣旺,人耳聰目明,精力充沛,頸直膚亮,可延緩衰老數十年之多;腎氣虛,人易恐懼,嚴重者可出現精神疾病。
1、“腎主水”腎氣時可調節體內水分并將多余水分及時排出體外,女性腎氣衰時,體內該排掉的水份不能及時排出,造成腰以下部位虛胖甚至浮腫,若臉也腫胖時表明已相當嚴重了,而補充腎氣,人的腰圍即可減小,但體重可能不減,這是因為“腎主骨”,人的腎氣足了,骨質密度便隨之增加,體重也會增加。
2、“腎主毛發”,腎氣足,頭發濃密而黑亮,腎氣不足時則頭發脫落,發質枯干,所以治理脫發的根本是調養腎。腎氣足頸項直挺,牙齒堅固,因為腎主骨,而牙是骨之余,腎氣虛是頸椎無力挺直,重則骨質增生,因此當人到中年出現骨質增生或出現牙齒松動時,不要急于動手術,應從調腎入手,這樣既能從根本上解決病患,又可保住牙齒。
3、“腎納肺氣,肺主皮毛”,腎氣足可接納肺氣,肺朝百脈可養皮膚,腎氣虛時令肺的肅降功能受阻,面部易生斑等,而有的人會因腎虛不納肺氣引起臉上長粉刺。
4、腎氣足夫妻生活和諧,“腎下開竅于二陰,上開竅于耳”,腎氣足,聽力好,腎為肝之母,肝腎同源,肝腎足者耳聰目明,腎虛易導致聽力差,或耳鳴,眩暈,甚者耳聾。
補腎,首先要確定腎陽虛還是陰虛,陽虛補陽,陰虛滋陰,調反了非但達不到補腎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南轅北轍,腎陽虛或腎陰虛的特點分別如下:
陽虛:怕冷,手或腳易涼。陰虛:怕熱,手心、腳心及其內心燥熱,即“五心煩熱“。
(1、舌虛舌嫩胖,苔白;陰虛舌瘦,舌紅,苔少而燥。
(2、陰虛易瘦,陽虛易胖。
(3、陽虛精神疲憊,陰虛燥熱不安。
(4、陽虛面色青白無光,陰虛顴紅,臉呈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