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白英
【英文名】:Nightshade
【拼音】:Bái Yīnɡ
【別名】:白毛藤、白草、毛千里光、毛風藤、排風藤、毛秀才、葫蘆草、金線綠毛龜
【藥材類別】:全草類
【性味】:苦,微寒。有小毒。
【歸經】:入肝、胃經。
【入藥部分】: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
【產地和分布】:生于山坡或路旁。產于江蘇、山東、福建、江西、廣東、四川。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質藤本,長0.5—2.5米。莖、葉密生有節的長柔毛。葉多為琴形,長3.5—5.5厘米,寬2.5—4.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常3-5深裂,裂片全緣,側裂片愈近基部的愈小,端鈍,中裂片較大,通常卵形,先端漸尖,兩面均被白色發亮的長柔毛,中脈明顯,側脈在下面較清晰,通常每邊5-7條;少數在小枝上部的為心臟形,小,長約1-2厘米;葉柄長約1-3厘米,被有與莖枝相同的毛被。聚傘花序頂生或腋外生,疏花,總花梗長約2-2.5厘米,被具節的長柔毛,花梗長0.8-1.5厘米,無毛,頂端稍膨大,基部具關節;萼環狀,直徑約3毫米,無毛,萼齒5枚,圓形,頂端具短尖頭;花冠藍紫色或白色,直徑約1.1厘米,花冠筒隱于萼內,長約1毫米,冠檐長約6.5毫米,5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長約4.5毫米,先端被微柔毛;花絲長約1毫米,花藥長圓形,長約3毫米,頂孔略向上;子房卵形,直徑不及1毫米,花柱絲狀,長約6毫米,柱頭小,頭狀。漿果球狀,成熟時紅黑色,直徑約8毫米;種子近盤狀,扁平,直徑約1.5毫米?;ㄆ?—8月,果期9—10月。[2]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全草搗爛敷患處。
【白英的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抗癌。全草:用于感冒發熱,乳癰、惡瘡,濕熱黃疸、腹水,白帶,腎炎水腫;外用治癰癤腫毒。根:風濕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