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腰椎病是指頸腰椎間盤退行性變及其繼發性椎間關節退行性變所致脊髓、神經及血管損害而表現出的相應癥狀和體征。是老年人常見病之一,好發部位依次為頸5~6、頸4~5、頸6~7、腰4~5及腰5~骶l。
頸腰椎間盤退行性變是本病的基本原因。頸腰椎多且活動度大,老年人椎間盤逐漸發生退行性變,使關節囊、韌帶松弛,脊柱活動時穩定性下降。進一步發展可引起椎體、推間關節及其周圍韌帶發生變性、增生和鈣化,最后致相鄰的脊髓、神經和血管受到刺激或壓迫。先天椎管狹窄或急慢性損傷可誘發或加速本病的發展過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呈多樣化,根據脊髓、神經及血管損害而出現的相應癥狀和體征分為4種基本類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及交感神經型。其主要癥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頭暈,頭痛、視力模糊,心動過速、心慌,重者伴有發音困難,惡心嘔吐,胃腸脹氣,吞咽困難,臥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有的一側面部發熱,有時出汗異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另一些病人下肢無力,行走不穩,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有少數人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
腰椎病則出現腰間盤突出癥和腰椎管狹窄癥:主要表現為腰痛,輕的久坐后才產生癥狀;重者痛不可忍,臥床不起,稍動就痛,翻身極為困難。臥床休息后腰痛癥狀逐漸減輕或消失,但有的病人數日或數周后出現下肢癥狀。一般1/6-1/5病人只有腰痛癥狀而不出現下肢癥狀,也有只出現下肢癥狀而無腰痛癥狀的。腿痛癥狀的程度差異很大,如有的早期就出現了小腿和足部麻木不適;有的一開始就是一側下肢疼痛并伴有麻木癥狀;有的只出現下肢的酸脹癥狀,不久出現另一側癥狀,一側重一側輕或原來的一側癥狀消失。上部腰椎間盤突出癥多表現為股前側的股神經痛癥狀,下部腰椎間盤突出癥多表現為股后側的坐骨神經痛癥狀。有的病人腰腿痛癥狀同時存在;也有出現下肢癥狀后腰痛癥狀減輕或消失。下肢癥狀常與走、站有關,有的病人表現為持續性痛麻,癥狀重者影響行走活動,嚴重者下肢癱瘓。腰椎管狹窄癥除了腰痛,還出現間歇性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