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分】:為杜鵑花科植物羊躑躅的花。
【產地和分布】:
常見于山坡、石縫、灌木叢中。分布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貴州等地。主產江蘇、浙江、安徽、湖南等地。
【形態特征】:
落葉灌木,高1-2m。老枝光滑,無毛,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及剛毛?;ㄑ柯褕A形,鱗片9-12片,闊卵形。單葉互生;葉柄短,長2-6mm;葉片紙質,常簇生于枝頂,橢圓形至橢圓狀倒披針形,長6-15cm,寬3-6cm,先端鈍,具短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睫毛,兩面密被灰白色柔毛?;ǘ鄶蹬帕谐啥炭偁顐阈位ㄐ?,頂生,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萼小,5裂,半圓形,宿存,被稀疏細毛;花冠寬鐘狀,金黃色,先端5裂,裂片橢圓形至卵形,上面1片較大,有淡綠色斑點;雄蕊5,與花冠等長或稍伸出花冠外,花藥孔裂;雌蕊1,子房上位,5室,外被灰色長毛,花柱細長,無毛長于雄蕊,柱頭頭狀。蒴果長橢圓形,長達2.5cm,熟時深褐色,具細柔毛和疏剛毛,胞間開裂。種子多數,細小,灰棕色,扁卵形,邊緣有薄膜翅?;ㄆ?-5月,果期6-8月。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0.3-0.6g;煎湯,0.3-0.6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注意事項】:本品有毒,不宜多服、久服。體虛者忌服。
①《本草經疏》:氣血虛人忌之。
【鬧羊花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除濕;定痛;殺蟲。主風濕痹痛;偏正頭痛;跌撲腫痛;齲齒疼痛;皮膚頑癬;疥瘡。用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皮膚頑癬。外用治癬,煎水含漱治齲齒痛。
①《本經》:主賊風在皮膚中淫淫痛,溫瘧,惡毒諸痹。
②《本草拾遺》:主一切風血。煮之,亦浸酒。
③《本草蒙筌》:主風濕藏肌肉里,濈濈麻痹。
④《本草新編》:主折傷。
⑤《本草求原》:劫頑痰。
⑥《科學的民間藥草》:是麻醉藥,能鎮痙鎮痛。治氣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