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蒙古黑膏藥
【英文名】:Fructus Foeniculi
【拼音】:Xiǎo Huí Xiānɡ
【別名】:茴香、香絲菜、蘹香
【藥材類別】:果實/種子類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歸肝;腎膀胱;胃經
【入藥部分】:為傘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實。
【產地和分布】:原產地中海地區。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山西、內蒙古、甘肅、遼寧。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0.6~2m,全株有粉霜,有強烈香氣,莖直立,上部分枝,有棱。葉互生,2~4回羽狀細裂,較終裂片絲狀,長0.4~4cm,寬約0.5mm;下部葉具長柄,基部鞘狀抱莖,上部葉的柄一部或全部成鞘。復傘形花序頂生,無總苞和小總苞;傘幅8~30,不等長;花梗5~30;花小,金黃色。雙懸果矩圓形,果棱尖銳,具有特異芳香氣?;ㄆ?~7月,果期10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炒熱溫熨。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者禁服。
1.《本草匯言》:倘胃、腎多火,得熱即嘔,得熱即痛,得熱即脹諸證,與陽道數舉、精滑夢遺者,宜斟酌用也。
2.《本草述》:若小腸、膀胱并胃腑之證患于熱者,投之反增其疾也。
3.《得配本草》:肺、胃有熱及熱毒盛者禁用。